Latest

筆記 -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彭明輝 著) (2024.10.05 更新)

在網路上也有拜讀過彭明輝老師關於研究生技巧的一些文章,後來在家裡發現原來已有該書可讀,於是開始找到比較直觀重要可用的部分並做了網路筆記。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彭明輝 著) (2022年3月初版第十五刷) 不過現在AI工具發達,像是 OpenAI 的 ChatGPT、Google 的 Gemini、Saikiran Chandha 開發的 Typeset.io 等等都是現在讀論文可以使用到的的工具 (我就會使用到其中一些)。本書目前沒看到這部分的描述~ - - - 筆記開始 - - - 第六章:告別大學時代-期刊論文的閱讀技巧 「自修能力的養成,就是教育的終點」-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 理工學院和其他計量學科的論文有頁數限制:short papers 通常不超過三頁;regular papers 通常不超過六頁,因此可能太精簡不好讀 論文是寫給圈內專家讀的,因此不像一般書本那樣有清楚說明的知識自足 (self-contained),所以有另外的方法讀。 策略與要領: 以「問題為中心」,不是以一篇論文為中心,而是去讀一次讀懂整批文件 讀的目的為尋找創新與突破 尚未決定題目前,只需掌握全局概況、各研究子題之相互關聯-「見林不見樹」 閱讀期刊論文方法: (1) 拿到一篇論文,先粗略瀏覽,研判自己欠缺的背景知識、那些知識所屬的學術分支、背後的各種相關文獻與書籍。 (2) 再這些文獻與書籍中找出與該論文密切相關的章節、頁次、段落,跳過不相關部分。 (3) 將這些材料做閱讀次序上由淺到深的安排,以最省、省力的方式去掌握。 (4) 補完背景知識,再來讀原本的那篇論文。 螺旋式讀法: (1) 先讀一次論文,只讀論文題目、摘要、引言,再根據關鍵字去網頁或維基百科上讀。 (2) 再讀一次,之後找更深的網頁、專文、易讀的教科書。 (3) 第三次,找出與該論文密切相關材料 (章節、頁次、段落...) 來做閱讀 (讀懂度:10%)。 (4) 第四次,把參考文獻都拿來大致瀏覽 (讀懂度:30 ~ 40%)。 (5) 第五次 (讀懂度:80%),大概已精確了解到自己不懂的部分,再去補齊 (可能自己可以分析、理解、推理) 。 第一次讀論文時的問題及回答需要聚焦: (1) 這篇論文想解決什麼問題?最適合描述這問題的術語? (2) 學術界如何稱呼該論文所使用的方法? (3) 前述的...

最近整理箱子、遊戲光碟、書櫃的心得及技巧

由於和家人同住的地方空間壅擠~

我又一直想辦法讓大家更舒適 (包括我自己XD

所以我花費了許多的休息時間來落實減法生活的整理


我把自己的課本、講義、筆記、課外書和家中的光碟片做個大掃除


一個整理箱的空間

當整理以前學生時期留下的一些課本、講義、筆記

我甚至把一個大整理箱裡的東西都重新篩選了一遍 (大整理箱移掉後空間更多了)

以前在建功補習班,從高一到高三留下的大量講義,最近被我清到只剩下幾本

記得高三時的補習班老師-聞明 (電子學) 和 冷柏履 (數位邏輯) 都教得很棒,講義上所抄的筆記也很值得!

不過在這次的大清掃中,我一如以往,以留下裡面的塗鴉為原則 (筆記則把想留的撕下)

我會把塗鴉用剪刀或美工刀裁下,然後集中黏貼到一本剪貼簿中

過程很費時,是好幾年中,有空就剪,或貼,慢慢累積起來的...

有時候碰到紙張上正面和反面同時有塗鴉,就無法黏單面了

(目前有考慮用釘或浮貼的,避免圖案被黏住)


遊戲光碟

另一個整理的東西是把家中所有的PC遊戲光碟片、遊戲盒、說明書、電影片等等都整理到玻璃櫃子中!

(主要概念是防塵 + 統一集放)

這些東西分散在許多地方,所以清理該地方的灰塵、垃圾也是這過程中必要之務@@

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麻煩:

  • 光碟塑膠套分解掉了
  • 櫃子中的蟑螂糞便、卵殼、被分解掉蟑螂相關的碎片
  • 玻璃裝飾裡的蠟燭竟然融化,而且一開始不知道所以還打翻一些,那味道很臭!

我都不知道該為親眼見證這「環保」的分解感到什麼樣的情緒才好...




書櫃整理進行式

對書櫃做的整理則是進行式~

我們家的書櫃大多都沒櫃門遮著,所以書櫃每一格和書上都是灰塵

我現在想要做到的是買透明材質的東西把書櫃正面給用起來

防塵如果做得好,未來對於清掃的功夫就都免掉了!


我自己小時候看的書,因為充滿回憶,我不會丟掉~

而現在買書後,觀念是把書中的知識吸收完了,如果不是工具書之類久放書的,能捐就出去

(甚至一開始就用租借的、在書店看不買、上網看電子書等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公司職務 × 英文縮寫 × 中文對照 (2024.11.30 更新)

健康檢查

打火機處理記 (注意,有爆炸危險!) (2021.09.1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