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英文、中文 / 諺語、片語、成語、口語對照 (2025.08.25 更新)

做表面功夫 go through the motion 目中無人;自視甚高 have one's nose in the air 有完沒完;別再說了 give it a rest  = can in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roll with the punches (衍伸至拳擊) = take it as it comes 時間過得好慢。 The day is dragging on. 少臭美了 be full of oneself = Get over yourself! 你真是自以為是。 You are really all about yourself. 你一定找得到的。 You can't miss it. 那還用說。 You're telling me. 物超所值 get more bang for the buck 加把勁 pull one's socks up 出洋相;大吵大鬧 make a scene 風馬牛不相及 be neither here nor there 挖東牆補西牆 rob Peter to pay Paul 我覺得事有蹊蹺。 I smell a rat.  冤冤相報何時了。 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 沒魚,蝦也好。 It's not so great, but it'll have to do.  自斷後路 burn one's bridge  這是掛保證的。 You can take it to the bank.  = You can quote me on that. 白手起家 rags-to-riches 放規矩點! Behave youself. = Mind your p's and q's. 悉聽尊便。 Anything you say. = It's up to you. = As you wish. 夠了!(住嘴) Cut it out! = Stop it! 閉嘴! Hold your tongue. = Shut up! 別太挑剔了! Don't be so fussy. 別搞砸了! Don't blow it. 別老叫我做東做西! Don't boss me arou...

筆記 -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彭明輝 著) (2024.10.05 更新)

在網路上也有拜讀過彭明輝老師關於研究生技巧的一些文章,後來在家裡發現原來已有該書可讀,於是開始找到比較直觀重要可用的部分並做了網路筆記。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彭明輝 著)

(2022年3月初版第十五刷)


不過現在AI工具發達,像是 OpenAI 的 ChatGPT、Google 的 Gemini、Saikiran Chandha 開發的 Typeset.io 等等都是現在讀論文可以使用到的的工具 (我就會使用到其中一些)。本書目前沒看到這部分的描述~


- - - 筆記開始 - - -


第六章:告別大學時代-期刊論文的閱讀技巧

  • 「自修能力的養成,就是教育的終點」-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
  • 理工學院和其他計量學科的論文有頁數限制:short papers 通常不超過三頁;regular papers 通常不超過六頁,因此可能太精簡不好讀
  • 論文是寫給圈內專家讀的,因此不像一般書本那樣有清楚說明的知識自足 (self-contained),所以有另外的方法讀。

策略與要領:
  • 以「問題為中心」,不是以一篇論文為中心,而是去讀一次讀懂整批文件
  • 讀的目的為尋找創新與突破
  • 尚未決定題目前,只需掌握全局概況、各研究子題之相互關聯-「見林不見樹」

閱讀期刊論文方法:

(1) 拿到一篇論文,先粗略瀏覽,研判自己欠缺的背景知識、那些知識所屬的學術分支、背後的各種相關文獻與書籍。

(2) 再這些文獻與書籍中找出與該論文密切相關的章節、頁次、段落,跳過不相關部分。

(3) 將這些材料做閱讀次序上由淺到深的安排,以最省、省力的方式去掌握。

(4) 補完背景知識,再來讀原本的那篇論文。


螺旋式讀法:

(1) 先讀一次論文,只讀論文題目、摘要、引言,再根據關鍵字去網頁或維基百科上讀。

(2) 再讀一次,之後找更深的網頁、專文、易讀的教科書。

(3) 第三次,找出與該論文密切相關材料 (章節、頁次、段落...) 來做閱讀 (讀懂度:10%)。

(4) 第四次,把參考文獻都拿來大致瀏覽 (讀懂度:30 ~ 40%)。

(5) 第五次 (讀懂度:80%),大概已精確了解到自己不懂的部分,再去補齊 (可能自己可以分析、理解、推理) 。


第一次讀論文時的問題及回答需要聚焦:

(1) 這篇論文想解決什麼問題?最適合描述這問題的術語?

(2) 學術界如何稱呼該論文所使用的方法?

(3) 前述的問題和方法數與哪個學術領域?


各種文件形式及易讀性:

  • professional magazine、專家寫給學生的入門級文章,易讀。
  • textbook,有次序條理但太長,費時。
  • edited book (由知名專家召集其他專家各寫一篇並集結成冊),易讀,較 textbook 省時。
  • 期刊論文、學術會議論文集。


善用 Google:


第七章:鳥瞰全局-總覽式文獻回顧與田野

(1) 這個研究的焦點跟那些研究子題相關?如何關聯?

(2) 在這個研究焦點和各種相關研究子題上,有過哪些主要的研究角度?那些主要的主張或流派?

(3) 這些角度、主張與流派各有何優缺點?他們各自舉出過那些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彼此舉出過那些不利於他方的證據?

(4) 你對於這個研究焦點有何想法?既有證據有哪些支持你的想法?有哪些證據可能不利於你的想法?

(5) 假如你試著調整對這個研究焦點的看法,有沒有機會找到更多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想法?還是可以反過來找到其他競爭者的弱點,來強化自己的主張?

  •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並吸收相關精髓,除了善用各種搜尋工具的特質與用法,也可找到切合研究主題的 review paper、survey paper、專書或擁有類似功能的文獻。
  • tutorial paper 最適合碩班新生閱讀,但不多見;可用維基百科英文條目作替代 (可靠度約八成)。
  • 博士論文中的文獻回顧是很好的補充資料。
  • 文獻回顧範圍得定寬些,避免用到過期的證據。
  • 文獻回顧的重要原則:盡可能含括所有立場、觀點、流派。
  • 回顧型論文品質有時懸殊:在知名期刊上的較專業但不易讀;也有出自其他名家之手但屬於入門級的,不過參考文獻可能不完備。
  • 作者的個人主觀立場會影響筆下褒貶之可靠度及所選關鍵文獻之偏頗,有些作者則居中立角度。最有可能找出自己論文弱點者反而是反對派所寫的論文!
  • 可使用 Home | Library of Congress (美國國會圖書館)來搜尋,但作者還是推薦 Google。
  • 學術論文與研究報告,最好用的搜尋工具為各專業領域的學術電子資料庫 (像我目前碩士念的學校會用:WOS、SCOPUS...)。作者也推薦免費的 PQDT Open,但經我查詢後,目前已變為 ProQuest

作者於本章中提到的田野調查比較像是讓人有實際操作而非只有抽象概念,像是我自己於碩士第一年有參與指導老師的計畫,我除了從現有的報名表單找受試者、聯絡受試者、現場解說並執行實驗、回收實驗相關器材、從收集而來的數據中做文字稿及質性編碼,甚至也拿現有蒐集下來的數據找到可做成海報論文的點 (當然途中也經過老師和學長姐的指點迷津以及方向指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公司職務 × 英文縮寫 × 中文對照 (2024.11.30 更新)

國泰世華信用卡 異常簽帳消費

打火機處理記 (注意,有爆炸危險!) (2021.09.1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