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Latest

筆記 -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彭明輝 著) (2024.10.05 更新)

在網路上也有拜讀過彭明輝老師關於研究生技巧的一些文章,後來在家裡發現原來已有該書可讀,於是開始找到比較直觀重要可用的部分並做了網路筆記。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彭明輝 著) (2022年3月初版第十五刷) 不過現在AI工具發達,像是 OpenAI 的 ChatGPT、Google 的 Gemini、Saikiran Chandha 開發的 Typeset.io 等等都是現在讀論文可以使用到的的工具 (我就會使用到其中一些)。本書目前沒看到這部分的描述~ - - - 筆記開始 - - - 第六章:告別大學時代-期刊論文的閱讀技巧 「自修能力的養成,就是教育的終點」-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 理工學院和其他計量學科的論文有頁數限制:short papers 通常不超過三頁;regular papers 通常不超過六頁,因此可能太精簡不好讀 論文是寫給圈內專家讀的,因此不像一般書本那樣有清楚說明的知識自足 (self-contained),所以有另外的方法讀。 策略與要領: 以「問題為中心」,不是以一篇論文為中心,而是去讀一次讀懂整批文件 讀的目的為尋找創新與突破 尚未決定題目前,只需掌握全局概況、各研究子題之相互關聯-「見林不見樹」 閱讀期刊論文方法: (1) 拿到一篇論文,先粗略瀏覽,研判自己欠缺的背景知識、那些知識所屬的學術分支、背後的各種相關文獻與書籍。 (2) 再這些文獻與書籍中找出與該論文密切相關的章節、頁次、段落,跳過不相關部分。 (3) 將這些材料做閱讀次序上由淺到深的安排,以最省、省力的方式去掌握。 (4) 補完背景知識,再來讀原本的那篇論文。 螺旋式讀法: (1) 先讀一次論文,只讀論文題目、摘要、引言,再根據關鍵字去網頁或維基百科上讀。 (2) 再讀一次,之後找更深的網頁、專文、易讀的教科書。 (3) 第三次,找出與該論文密切相關材料 (章節、頁次、段落...) 來做閱讀 (讀懂度:10%)。 (4) 第四次,把參考文獻都拿來大致瀏覽 (讀懂度:30 ~ 40%)。 (5) 第五次 (讀懂度:80%),大概已精確了解到自己不懂的部分,再去補齊 (可能自己可以分析、理解、推理) 。 第一次讀論文時的問題及回答需要聚焦: (1) 這篇論文想解決什麼問題?最適合描述這問題的術語? (2) 學術界如何稱呼該論文所使用的方法? (3) 前述的...

學程式的一個先決思想

"科技來自人性"這句話從小聽到大 但稍微有點明白時,可能已經聽了十幾年了! 一位朋友曾表示自己很懶 像他寫程式可能就是為了讓自己少做點事 科技 = 程式 懶惰 = 人性 寫程式也可能要達到"自動化" 自動化就是為了要有效率(或是想要少做點事) 我寫了多年程式後發現如果可以靠程式來少做點事 那麼節省下的時間可以拿去做更多的應用XD

到了新公司,終於正式踏入遊戲業啦!(包含回想過去的公司)

最近進了第四間正職公司當前端工程師 前端主要以Egret白鷺引擎,以TypeScript來發開HTML5(H5)遊戲 我目前則是跟幾個同事一樣要完成H5的作業(飛機射擊) (後端則是Java體系) 因為剛成立不久 所以電腦,辦公設備,人員也在陸續進駐中 原來剛成立公司是這樣子的情形呀! Agile 今天技術顧問說我們要以敏捷開發法 (Agile) 來做 像矽谷的一些公司那樣 (延伸閱讀: 矽谷硅谷傻傻分不清楚 ) 相較於一般一年的開發專案 採用的是三到四周完成一個專案 然後每天早上開晨會 第二間公司也是用 Agile 雖然大學有學到,但要實際體會後才能真正知道啊! (我進第二間公司開始時,根本沒意識到XD) Win介面 電腦上的 Windows 系統預設為英文 本來還改成了繁中,但技術顧問說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改回來了 而未來工作說不定需要,也先習慣英文介面好了XD 上間公司 我在上間公司學了一些搜尋的演算法和一些 C# 優化技巧 (在進目前的公司之前我都是做後端為主) 公司周遭 每到一間新公司就會到公司的周遭覓食 而這次的美食街就是永吉街30巷啦! 新公司周遭也有一些公園,還不錯 有待探索和玩玩 (好像有看到有連續單槓的) 回想過去 實習公司是江子翠附近 第一間公司是南港科技園區附近 第二間是大同大學附近的晴光市場 第三間是古亭附近的同安街